自從離開月子中心也已經超過兩個月了,這些日子以來,
從不太會餵奶的新手爸媽慢慢轉變成已經可以掌握自己小孩的生活型態了,
現代很多爸媽都是靠書和網路在帶小孩,目前較為人所知的就是「百歲育兒」和「親密育兒」兩大方法。
在還沒有開始照顧心心之前,我就有稍微在網路上做些育兒功課,
而且身邊的好友也有推薦我看「百歲醫生」這本育兒寶典,
對於書中也不少觀念我都是耳目一新,也有不少朋友則是鼓吹「親密育兒」,
她們說,等到寶寶再大一點就不給抱啦,趁現在多抱抱啊!
但是說實在的,自己開始帶小孩之後其實發現到,千萬不要讓一本書來框架了你的育兒方式。
而「親密派」和「百歲派」又分別是什麼樣的概念呢?我擷取了部分內容如下。
百歲醫師育兒派 ( 截取自百歲醫師教我的育兒寶典 )
「今天不讓寶寶哭,寶寶明天就會讓妳哭。」
「寶寶一直哭不會受到什麼傷害,相反的,他們會開始覺得有安全感。
要把哭當成是寶寶的運動,有助肺部的發展。」
「哭就會得到注意的孩子,會需索無度、不易滿足、不討人喜歡;
而那些無法用哭鬧得到注意的孩子,反而很快樂、容易滿足、討人喜歡、比較能夠信任父母。」
──《百歲醫師教我的育兒寶典》
在美國,超過一百萬個小嬰兒,實施這套一覺到天明的好方法!
總之有幾個大方向,就是讓寶寶活得規律,
以訓練的方式讓寶寶遵循「餵奶-玩耍-睡覺」的timeline生活,
在滿足寶寶一切需求後,若是寶寶還哭鬧就讓他哭的消極方式;
主張「趴睡」、「分房睡」、「按表操課」等等。
親密育兒派 ( 擷取自親密育兒百科 )
「親密育兒主要精神在以親密、符合寶寶本性的方式照顧孩子,
將夜間哺乳視為正常,用和緩手法幫助寶寶區分日夜後,等寶寶生理成熟自己睡過夜。」
親密育兒法鼓勵父母從小和寶寶建立親密關係,
透過3個主要途徑:1、哺育母乳;2、和寶寶同床;3、不用推車,
而是用嬰兒背帶將寶寶背在身上,養出有自信、有安全感的孩子。
今天就要來和大家分享這兩個月照顧心心的一些方式和感想,
我的方式實在無法特別歸類為百歲或是親密派,
確切來說應該是因材施教,截長補短,找出最適合自己小孩的照養方式。
我相信,一般的父母通常都是希望離開月子中心或是產後帶回家照顧後,
寶寶都能夠是個作息規律並且吃好睡好的健康寶寶,
所以基於以上的要求,正好就是百歲派訴求可以完全將小孩作息調整到非常規律的狀態,
所以有不少爸媽會將百歲醫生的話當成圭臬來執行。
但是在書中提到不少方式是我自己比較無法做到的,
例如像是寶寶在睡前哭鬧,如果父母已經將尿布換妥,
寶寶也已經吃飽喝足,那就讓寶寶持續的哭下去,寶寶最後就會自然而然地入睡,
百歲派甚至把孩子哭當做一個良性的運動,或許對於調整寶寶作息這是個有效率的方式
但是以我自己來說會覺得,寶寶的目前的表達方法不多,哭鬧是其中一種。
如果這時候父母可以適時的回應,那會讓寶寶可以增加不少安全感和信心。
所以我個人是比較不會像百歲醫師所說的讓寶寶哭到自己能夠入睡。
其次,常常會有不少人認為,親密育兒的方式會容易讓寶寶形成較不規律的作息,
這點我自己也是不太認同,親密育兒並沒有叫大家要「不規律」,
但絕對不會是行軍式的看著時鐘過日子,寶寶的作息應該是要配合她的成長發育與生理需求而定,
如果只是依照時辰來進行餵哺,那我覺得反而是有點忽略了父母體察寶寶成長的進度,
找出寶寶的行為規律性然後制定一個有彈性的作息表我覺得是必要而且絕對,
適當的回應寶寶的需求則還是最根本的基本原則。
當然我也不會凍不動就抱孩子,我有些朋友幾乎一整天抱著孩子,
連baby心情穩定想聊聊天的時候都抱著,我則是覺得非常不必要,
她如果可以自己躺著玩就讓她自己躺著玩,
當她躺到不耐煩的時候自然會釋出一些訊號,這時候再去理她就可以啦。
對於寶寶哭的理論真的蠻多,也看過網路文章說西方的教育是在等寶寶停止哭了以後才抱起來,
而不是寶寶一哭就抱起來,否則會讓寶寶以為「哭泣」就可以予取予求。
我到是覺得,這其實就是個人的解讀不同,何況每個寶寶的個性都不一樣,怎麼可以照本宣科?
心心剛從月子中心回家的時候,每次醒來不會馬上哭;
都是會先發出一些聲音,剛回家的時候只有欸欸欸欸欸欸,不停的欸欸欸欸!
最近可以發出的聲音更多了,總是呼嚕嚕的一大串,
通常我會觀察她的聲音,到她要哭之前其實就有一些徵兆;
然後我就會海這個moment回應她的需求,久而久之她真的不大愛哭,
因為她知道,並不需要用哭來引起我的注意。
最後,許多媽媽可能都會想到戒夜奶這件事情,
就以我女兒來說好了,其實回到家的半個月後就可以在最後睡前那餐吃完後睡超過5個小時以上,
許多人會強調百歲派的育養方式可以讓寶寶在夜裡不哭睡到隔天,
但是反過來想,如果寶寶在夜裏哭了,是不是就真的是因為她有需求呢?
剛開始我真的很不了解我的女兒,哄睡哄超久的!
最長的記錄是從晚上10點哄到凌晨5點;抱起來可以睡著,一放下又哭。
搞得我那幾天也有一點小崩潰,完全無法做自己的事。
關於哄睡這方面我也相當有感想,我現在可以超快讓我女兒睡著,
但可不是抱到睡著再放下,寶寶這麼敏感一定都會馬上驚醒又哭。
一個月前我大概抓到了一個訣竅,我現在都會把心心哄到八分想睡(在瑜珈球上可以在5分鐘內達到這個狀態),
在這個想睡又還沒睡著的時候,把她放進床裡,
然後打開安撫海馬,然後用手指輕撫她的眉心讓她把眼睛閉上,
養成了這個儀式之後,現在哄睡可以在二十分鐘內搞定。
希望這個儀式可以永遠奏效啊!
所以我們可以適時的回應她的需求才是基本原則,
應該不能說夜奶是一件絕對的壞事,我倒覺得可以彈性地進行調整,
比如說如果睡前那餐原本寶寶吃120ml,大約可以睡3~4個小時,
那媽媽們不妨可以將睡前那餐增加一點點,讓寶寶可以把睡眠時間拉長,
如此一來,寶寶也不會因為半夜肚子餓而哭鬧,大人也可以有更長的睡眠時間。
其實網路上面關於百歲和親密的資料也是琳瑯滿目,五花八門,
不管你是哪一個門派,只要適合妳自己的小孩,那就是最正確的方式,
所以我認為,適時的做出彈性調整,不要讓書本教條框架住自己,
仔細觀察自己的寶寶並回應其需求,那應該就是最好的育養方式了!